题目内容
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变质后的产物俗称为 。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由此 (填 “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
(3)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设计如下表实验:
[提供信息]:a.在水中的溶解性:Ba(OH)2可溶、Ca(OH)2微溶、BaCO3难溶;
b.BaCl2溶液、Ba(NO3)2溶液、CaCl2溶液、Ca(NO3)2溶液、NaNO3溶液均显中性。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溶液,并不断振荡。 | 有 生成。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
Ⅱ.取步骤Ⅰ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
由以上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 (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1)CO2+2NaOH=Na2CO3+H2O 纯碱
(2)不能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无论有没有变质,它的溶液都是显碱性的,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3)BaCl2或Ba(NO3)2 白色 NaOH 部分
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俗称纯碱的原因,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不能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来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碳酸钠与中性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且氢氧化钡溶于水,所以,应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NO3)2溶液,并不断振荡,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取步骤I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OH,从而得出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考点: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及设计实验证明的考查。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结束后,小红同学将①、②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看到烧杯内的废液变浑浊,过滤后,小红等几位同学对滤液的成分又进行了探究。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
(2)实验探究:
【猜想】 小红认为:只含氢氧化钠;
小明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小亮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还有可能是 (你的猜想)。
【讨论】①三位同学的猜想,你认为是否有不合理,理由是 。 。
②小红的猜想是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他的这种猜想的推测思路是: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 | | 你的猜想正确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自己的猜想不成立 |
原因是: 。
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存有关食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 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 | 使40毫升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滴数 |
1 |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15 |
2 | 阳光强烈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22 |
3 | 煮沸1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 21 |
(1)他们探究了 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2)他们的探究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 ,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3)为了解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他们用pH试纸测得该维生素C溶液的pH在1至2之间,说明维生素C具有 性。
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 | (1) ; (2) 。 | 猜想正确 |
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 | 形 成 的 原 因 |
可能是CaCO3 | 石灰水与空气中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可能是 | 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析出 |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 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图),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
| OH- | Cl- | CO32- | NO3- |
Ca2+ | 微 | 溶 | 不 | 溶 |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 论 |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 | | 白色粉末中含有Ca(OH)2 |
往上述试管内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 白色粉末中 |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3)交流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溶液时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2012教育部审定)“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 和 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评价】
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
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属于糖类
【拓展计算】如果需制备氧气9.6克,至少需要5%过氧化氢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