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C.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 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 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用点燃的小木条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漏气
C.通过升温的方法将一瓶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
D.用过量的锌粒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氧化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点表示氧化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铁的容器中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B.溶剂量不变时,加入的溶质越多,溶液质量一定越大
C.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 秸秆露天焚烧 B. 废气达标排放
C. 工地洒水除尘 D. 禁放烟花爆竹
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甲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
(提出猜想)
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时放出了热量。
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_____。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乙的实验装置。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你推测小刚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
(3)完成了以上实验,老师介绍该反应的产物一共有两种,于是同学们又展开了进步的研究,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请你回答: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____。
(老师介绍)过氧化钠不仅可以和水发生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经常被用于潜水艇和防毒面具中提供氧气
(补充实验)
明确了以上性质,小芳同学又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丙)。
将一团包有过氧化钠的粉末的棉花塞到漏斗的管中,漏斗下方点燃一支短蜡烛(蜡烛火焰与棉花不接触)。请回答:棉花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这主要是因为蜡烛燃烧生成能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的物质_____,同时反应放热。
(实验结论)①CO2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
乘坐高铁时,易燃易爆品不许携带上车,以防爆炸造成危害,其中包括( )
①蔗糖;②饮料;③爆竹;④汽油;⑤香烟
A.①② B.③⑤ C.④⑤ D.③④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称或符号。
(1)2个氧分子 ______ ;
(2) 2N__________;
(3)2个钙离子________ ;
(4)氧化镁中镁元素呈正二价 _____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