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 ;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 .
【答案】(1)2H2O22H2O+O2↑;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C中液面下降;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
(3)CO2+H2O=H2CO3;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解析】
试题(1)由题意知,反应物双氧水,生成物水和氧气,反应条件为二氧化锰,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B中白磷没能够燃烧的原因是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氧气流进入C,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则把盐酸压入D中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液面下降;D中有液体进入且产生气泡;
(3)二氧化碳气体进入E,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F装置收集气体是向上排空气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收集气体的依据是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题目】实验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实验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实验序号),其原因是______。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l所示,在圆简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 1 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 甲 | 乙 | 丙 |
熄灭时间/s | 106 | 164 | 199 |
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 低处(a3) | 中处(a2) | 高处(a1) |
106 | 19.8 | 19.1 | 18.5 |
164 | 18.9 | 17.7 | x |
199 | 18.6 | 17.1 | 16.5 |
①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②表 2 中,x 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7.9 B.17.2 C.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__________。
④纵看表 2 数据,__________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______。
【题目】补齐连线。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用途—性质 | B 事故—处理方法 | ||
氮气做保护气________ | 升华吸热 | 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___ | 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石墨用作电极材料________ | 化学性质稳定 |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________ | 立即盖上锅盖 |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 | 导电性 |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________ | 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