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小组同学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并设计有关实验方案:
①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例证是 .
②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① ;② .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
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
(2)配制溶液:实验中需用50g15%CuSO4溶液.
试计算:需用CuSO4 g,水 mL.
实验步骤是:计算、 、 .
负责量取溶剂水的小刚为准确量取水量需向实验老师领取的化学仪器有 .
小红去药品柜找不到白色CuSO4粉末,只有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她应称取药品 g,同时通知小刚取水 mL.
(3)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遇到几个具体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①小红同学在探究完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忘了将瓶塞盖上,使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为了检验这瓶溶液是否变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②有两种混合气体A、B,可能分别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它们分别依次通过足量的下表所示物质,试完成下表:
(提示: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4)鉴别溶液中的离子: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物质.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确实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1)实验前,小组同学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并设计有关实验方案:
①小刚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
②小丽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帮小丽测出该土壤样品浸出液的酸碱性(只写出所用试剂的名称即可):①
如果检测的结果呈酸性,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该向农田里施加
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你的实验方案是(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2)配制溶液:实验中需用50g15%CuSO4溶液.
试计算:需用CuSO4
实验步骤是:计算、
负责量取溶剂水的小刚为准确量取水量需向实验老师领取的化学仪器有
小红去药品柜找不到白色CuSO4粉末,只有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她应称取药品
(3)在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遇到几个具体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①小红同学在探究完氢氧化钠的性质后,忘了将瓶塞盖上,使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为了检验这瓶溶液是否变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②有两种混合气体A、B,可能分别含有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它们分别依次通过足量的下表所示物质,试完成下表:
混合气体 | 澄清的石灰水 | 浓硫酸 | 灼热的氧化铜 | 无水硫酸铜 | 澄清的石灰水 | 结 论 |
A | 无现象 | 黑色变红色 | 白色变蓝色 | 变浑浊 | ||
B | 黑色变红色 | CO2、H2 |
(4)鉴别溶液中的离子: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物质.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确实存在,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认真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 验 步 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1.向盛该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NO3 | 有气泡产生 | 证明有CO32- |
2.继续向试管中加足量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有 |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有 |
分析:(1)根据酸碱盐溶液的性质、溶液酸碱性测定方法、酸碱中和反应、CaC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等来解答;
(2)根据配置溶液的步骤、注意事项、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答;
(4)根据SO42-、CO32-、C1-的特性来解答.
(2)根据配置溶液的步骤、注意事项、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来解答;
(3)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来解答;
(4)根据SO42-、CO32-、C1-的特性来解答.
解答:解:(1)①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溶液就显碱性;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有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土壤的酸性经常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中和,所以改良酸性土壤就施加熟石灰或生石灰;③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最好选用碳酸钙,因为碳酸钙只溶于酸不溶于水,当把酸反应完,碳酸钙就不会再溶解,不会带来新的杂质;
(2)配置CuSO4溶液,需用CuSO4:50g×15%═7.5g,需水:50g-7.5g═42.5g,42.5g÷1g/mL=42.5mL;如用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来配制该溶液则需CuSO4晶体:7.5g÷
×100%=11.7g,需水:(50g-11.7g)÷1g/mL=38.3mL;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量水的仪器是:50ml量筒、滴管;
(3)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根离子遇酸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最好选用稀盐酸;
②混合气体A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汽,后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质量一定会增加,且石灰水无变化,说明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变红,后又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白色变蓝色,说明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使硫酸铜变蓝的,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最后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也有一氧化碳,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所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可确定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同理已知气体B是CO2、H2的混合物,所以开始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汽,后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质量一定会增加,且石灰水一定变浑浊,因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变红,因为有氢气会把氧化铜还原为铜生成水,所以又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会有白色变蓝色,因为没有一氧化碳所以最后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
(4)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确实存在,①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来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把它反应掉防止对以下实验造成干扰,因为碳酸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遇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②检验硫酸根离子要选择含有钡离子的溶液,因为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最好选择硝酸钡溶液,为防止对下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实验造成干扰不能选择氯化钡,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要选择硝酸银,因为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答案为:(1)不正确 Na2CO的水溶液呈碱性 紫色石蕊溶液 pH试纸 熟石灰或者生石灰 加CaCO3粉末到不再生成气泡为止;
(2)7.5 42.5 称量 溶解 50mL量筒、滴管 11.7 38.3;
(3)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变浑浊 质量增加 质量增加 白色变蓝色 无现象 CO、H2;
(4)Ba(NO3)2 SO42- AgNO3 C1-
(2)配置CuSO4溶液,需用CuSO4:50g×15%═7.5g,需水:50g-7.5g═42.5g,42.5g÷1g/mL=42.5mL;如用蓝色CuSO4晶体(CuSO4?5H2O)来配制该溶液则需CuSO4晶体:7.5g÷
160 |
250 |
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量水的仪器是:50ml量筒、滴管;
(3)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根离子遇酸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最好选用稀盐酸;
②混合气体A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汽,后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质量一定会增加,且石灰水无变化,说明气体中无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变红,后又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白色变蓝色,说明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水使硫酸铜变蓝的,说明混合气体中有氢气,最后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也有一氧化碳,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所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可确定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同理已知气体B是CO2、H2的混合物,所以开始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汽,后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质量一定会增加,且石灰水一定变浑浊,因为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变红,因为有氢气会把氧化铜还原为铜生成水,所以又通过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会有白色变蓝色,因为没有一氧化碳所以最后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不变.
(4)欲证明其中SO42-、CO32-、C1-确实存在,①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来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并把它反应掉防止对以下实验造成干扰,因为碳酸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遇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②检验硫酸根离子要选择含有钡离子的溶液,因为硫酸钡是白色沉淀,最好选择硝酸钡溶液,为防止对下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实验造成干扰不能选择氯化钡,③检验氯离子的存在要选择硝酸银,因为会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答案为:(1)不正确 Na2CO的水溶液呈碱性 紫色石蕊溶液 pH试纸 熟石灰或者生石灰 加CaCO3粉末到不再生成气泡为止;
(2)7.5 42.5 称量 溶解 50mL量筒、滴管 11.7 38.3;
(3)加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变浑浊 质量增加 质量增加 白色变蓝色 无现象 CO、H2;
(4)Ba(NO3)2 SO42- AgNO3 C1-
点评:本题非常复杂,考查的知识点很多,需对相应的知识熟练掌握,仔细分析,否则很容易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