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代号),可用法收集氧气。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填名称),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填“①”或“②”)端进入;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
【答案】试管 锥形瓶 A 温度没有达到铁的着火点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
(1)根据图示,仪器的名称:a为试管,b为锥形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酸钾和氧气,故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G中为红热铁丝,H中为常温铁丝,燃烧的三个条件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H铁丝不燃烧,故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铁的着火点;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①进入;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打开止水夹,固体药品在多孔隔板上,从长颈漏斗中加液体,固液接触,发生反应,关闭止水夹,气体不能排除,液体倒流至隔板以下,固液不能接触,反应停止,故装置C的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于停止。
【题目】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分别按下表中实验方案实验,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
·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最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1)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质量守恒。
(2)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题目】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的水的质量变化如图I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Ⅲ.向实验I所得的混合物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1)CD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从D到E的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加”“减小”“不变”)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 ______ | 原固体中有氢氧化钠 |
取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 | _________ | 原固体中无氯化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