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右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 )。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 乙 饱和 降温(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试题(1)根据溶解度曲线,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曲线,乙曲线变化更为平缓,故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乙物质
(3)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80g,故t2℃时,把10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4)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降温,加溶质甲等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基础内容。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④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2)若要组装一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的仪器组合为_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还需要的种实验用品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操作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名称),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结束后,小静发现试管内仍有固体剩余,她处理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时,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但将变红的溶液加热时,溶液没有变紫色。于是小组同学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下列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①:紫色石蕊溶液已变质;猜想②:二氧化碳中混有较多氯化氢。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很快就排除了猜想①,其原因是________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②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_______ | _______ |
(5)实验室可以用草酸脱水的方法来制取氧化碳,反应原理如下:,为获得较纯净的一氧化碳,可采取___________方法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