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由种类相同的元素组成的一组物质是
A.冰和干冰 B.银和水银
C.烧碱和纯碱 D.水和双氧水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A、CO和CO2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CO2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
C.在煤矿的矿井里,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D.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如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______;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______。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______。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_____。此发酵粉的保存方法是_____。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氢原子______;②3个铝离子______;③氩气______。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A 原子 B 分子 C 离子。试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字母填空。①氧气_____;②铁______;③氯化钠____。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
26g黄铜(Cu-Zn合金)与100g稀硫酸在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25.8g。求:
(1)黄铜中铜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B.Ag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
C.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D.铝不易锈蚀而铁易锈蚀,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弱
运用手持技术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向 250mL 的烧瓶内注入 25mL 溶质质量分数 8.8%的稀盐酸,分别剪取长约 0.4cm、宽约 0.4cm 的镁、铝、 锌、铁、铜金属条,打磨后投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带有压强传感器的橡皮塞(见图 ),点击采集 得到如图 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a 对应的金属是 ___。
(2)曲线 b 对应的金属是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3)曲线 c 在 18s 左右达到最高点后又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 d 对应的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
B 如延长反应时间,可得到 d 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C 从 0~100s 图像可推测 e 对应的金属打磨不彻底
D 从 250~450s 图像推测 e 反应时盐酸浓度在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