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②充分冷却后过滤 ③趁热过滤 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 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 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按顺序填编号)。
(4)t3℃时,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
(5)t2°C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相等的是___(填字母)。
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C 溶质质量分数 D 溶解度
【答案】丙>乙>甲(或丙乙甲) 丙 ①④③⑦ 甲>乙>丙(或甲乙丙) CD
【解析】
(1)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为,丙>乙>甲,故填:丙>乙>甲。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丙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丙。
(3)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进行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即为让乙结晶析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大,可用蒸发结晶提纯乙,具体步骤首先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接着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最后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故填:①④③⑦。
(4)t3℃时,甲乙丙溶解度甲>乙>丙,取等质量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蒸发的水质量丙>乙>甲,故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甲>乙>丙,故填:甲>乙>丙。
(5)t2°C时,配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图可知该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相等,又因为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至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因为溶液质量不知道,无法确定,故填:CD。
【题目】某兴趣小组发现,上周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了盖瓶盖,他们欲对该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变质情况如何?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约为8.0,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OH、Na2CO3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物质种类 | NaOH | Na2CO3 | |||
温度 | 20℃ | 40℃ | 20℃ | 40℃ | |
溶剂 | 水 | 109g | 129g | 21.8g | 49g |
酒精 | 17.3g | 40g | 不溶 | 不溶 |
(作出猜想)猜想Ⅰ:固体未变质;
猜想Ⅱ:固体部分变质;
猜想Ⅲ:固体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他们得出猜想Ⅰ正确,但其他同学很快予以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2)组内其他同学取步骤(1)烧杯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____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不再产生沉淀时,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兴趣小组证明猜想__正确。
(反思评价)根据查阅资料,有同学提出可以通过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酒精中溶解度不同来验证猜想Ⅲ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方案: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室使用pH传感器来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HCO3的含量。称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配成250.0mL溶液将pH=1的稀盐酸逐滴加入体积为25.0mL的该溶液中,所得曲线如图所示:
a.上一个计量点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b.下一个计量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