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_____(填装置编号)。
(3)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答案】集气瓶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E a
【解析】
(1)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
(3)a 将烧杯换成水槽不影响实验现象,符合题意;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水产生的压强大,气体可能无法逸出,导管口不能看到气泡,符合题意;
c.将水换成冰水,受热膨胀气体遇冷气压降低,气体可能无法逸出,导管口不能看到气泡,符合题意;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受热的气体逸出,导管口不能看到气泡,不符合题意。故选a。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可能是所用的酚酞溶液变质了
猜想二: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
猜想三: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
猜想四: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讨论交流)
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
(查阅资料)
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俗称纯碱,溶液呈碱性,pH约为10~11.9,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且红色不会消失。所以猜想二_____(填“正确”或“错误”)
(设计并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先往如图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从b处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则猜想三_____。(填“正确”或“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四,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了实验结论,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在两支相同试管中,分别放入等体积的质量分数为5%和l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分别滴加1-2滴酚酞试液 | _____ | 猜想四是正确的。红色褪去变成无色是因为NaOH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 |
(拓展延伸)
小组同学百度“酚酞”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遇碱溶液变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