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请回答:
(1)图中共有_____种分子;
(2)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的变化过程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Ⅱ的变化过程是_____;
(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 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4)写出两条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①_____;②_____。
【答案】三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C 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解析】
(1)图中共有氢气、氧气和水三种分子。
(2)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故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Ⅱ的变化过程是水蒸气降温成小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A、Ⅱ的变化过程是水蒸气降温成小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A不正确;
B、分子间隔变小了,故B不正确;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故C正确。故选C。
(4)两条从图中获得的信息:①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课题小组为测定某黄铜(铜与锌合金)样品中铜的含量,取20g黄铜样品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分5次注入100g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使之与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随反应进行,注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系。请计算产生氢气的质量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加稀盐酸的次数 | 1 | 2 | 3 | 4 | 5 |
加稀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6.75 | 13.5 | 10.25 | 7 | 7 |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简答有关内容:
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简 答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类型__________ |
煅烧石灰石 | 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类型__________ |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 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物状态 _______ |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 _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_____色沉淀 |
【题目】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没有超过总容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任写一条)
(3)(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 |
体积/mL | 80.0 | 54.5 | 126.0 |
(交流表达)
①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②根据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髙的原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