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据央视2017年5月18日报道,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改变。
(1)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2)开采可燃冰矿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防止其泄漏,如果开采过程中大量气体泄漏,会比二氧化碳造成的__更严重。
(3)用天然气作燃料,与用煤相比,能减少的空气污染物有__(答一种即可)。
【答案】CH4 +2O2CO2+2H2O 温室效应 可吸入颗粒物(或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解析】
(1)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 +2O2CO2+2H2O
(2)开采可燃冰矿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防止其泄漏,如果开采过程中大量气体泄漏,会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更严重;故填:温室效应
(3)用天然气作燃料,与用煤相比,可以减少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故填:可吸入颗粒物(或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
【题目】同学们做甲、乙两个盐跟盐反应的分组实验(见图)。
(1)甲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2)乙组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如图丙)。丙组同学对浊液进行过滤,探究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Ⅰ:___;猜想Ⅱ:Na2SO4;猜想Ⅲ:Na2CO3;猜想Ⅳ:Na2CO3和Na2SO4
(实验探究)
探究方案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①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猜想__成立。 ②若现象a只有__,则猜想Ⅲ和猜想Ⅳ可能成立。 | |
当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时,再向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 ③若沉淀全部不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猜想__成立; ④若沉淀全部溶解且__,则猜想Ⅲ成立; ⑤__且产生气泡,则猜想Ⅳ成立。 |
(拓展与思考)上述滤液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BaCl2、Na2CO3和Na2SO4,原因是___。
【题目】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
(1)①将稀硫酸(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 NaOH溶液(乙)中,并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说明恰好完全反应(丙)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下图所示是以上反应的微观解释。
②若要证明使酚酞变化的粒子不是Na+,需选择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丙”)
③已知水能较少量地解离为H+和 OH-且两者数目相等。若稀硫酸过量一滴,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上有一种能将微观粒子数量与宏观物质质量联系起来的量,叫物质的量,其单位是摩尔。1摩尔任何物质中含有构成它的微粒个数都是 6.02×1023个,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例如1摩尔水的各种量关系如下:
①1摩尔水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_______个;②1摩尔水中氧元素质量为_______g。
(3)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质量/g | |||||
水 | 饱和石灰水 | 稀盐酸 | 浓硫酸 | 氯化钠浓溶液 | 氯化钙浓溶液 | |
1天 | 8.16 | 8.37 | 8.64 | 11.18 | 9.38 | 10.25 |
2天 | 5.76 | 5.94 | 6.69 | 12.55 | 8.47 | 10.33 |
①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图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A.
B.
C.
D.
②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