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A为金属单质,C、E、F均为常见气体,G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反应④是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物质F在实际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答案】CaCO3 化合反应 (合理即可) 放热 灭火(合理即可)
【解析】
G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G为碳酸钙,气体F与H溶液转化为G(碳酸钙),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则F是二氧化碳,H是氢氧化钙;气体E与气体C能转化为F(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E和C是一氧化碳和氧气中的一种;B与C能转化为E,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则B可能是碳,C是氧气,E为一氧化碳;A为金属单质,A与C(氧气)能转化为D,D与E(一氧化碳)反应生成F(二氧化碳)和A,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则A可以是铜,D是氧化铜。将猜想代入框图验证,猜想成立。
(1)由分析可知,G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2)反应①是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反应③可以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时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5)物质F是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在实际中的用途是灭火等。
【题目】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1)提出问题:这是不是因为铁、铝、铜三种金属中铁的活动性最强呢?
(2)实验探究:同学们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将粗细相同的铁丝、铝丝、铜丝分别插人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冋的稀盐酸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片刻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无气泡 | 无气泡 | Fe>Al, Fe>Cu |
几分钟后现象 | 有少量气泡 | 有大量气泡 | 无气泡 | _____ |
(3)讨论交流: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得出了两种结论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查阅了相关资料,明白了铝丝在稀盐酸中短时间内无气泡,是因为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会先与盐酸反应。
(4)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打磨的目的是_____。
(5)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确认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又将两根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操作 |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
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_____ | Al>Fe>Cu |
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丝的插入顺序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