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四环相交处是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相互混合后出现的现象.下表中符合四环关系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A | K2CO3 | HCl | Ca(OH)2 | CuSO4 | |
B | K2CO3 | H2SO4 | Ba(OH)2 | 石蕊 | |
C | K2SO4 | HCl | Ba(OH)2 | 石蕊 | |
D | HCl | K2CO3 | Ca(OH)2 | 酚酞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A、甲与乙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和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乙和丁不反应,故A错;
B、甲与乙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和丙反应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乙和丁混合即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故B正确;
C、甲与乙不反应,故C错;
D、甲与乙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甲和丙反应产生氯化钙和水,不能产生沉淀,故D错。
故选:B。
【题目】(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按要求填写如表。
实验内容 | 蒸发结晶 | 稀释浓硫酸 |
实验操作 | ||
问题讨论 | ①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时,停止加热。 | ②烧杯中物质A的名称是_____。 |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实验室收集CO2时,选用C装置而不选用D装置的理由是_____,CO2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处(填“a”或“b”)进入。
【题目】(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2)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
(3)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
以下是同学对铁锈的成分、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及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的研究.
(二)用上述铁锈制草酸亚铁晶体(FeC2O4·nH2O)
资料:①FeSO4遇到氧气氧化,会转化为Fe2(SO4)3.
②Fe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 10 | 3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14.0 | 17.0 | 25.0 | 33.0 | 35.3 | 33.0 | 30.5 | 27.0 |
(制备流程)
(1)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的反应有:Fe+Fe2(SO4)3=3FeSO4、_____.充分反应后要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
(2)流程中产生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制备过程中,溶液中通入氮气的作用是_____.
(三)探究FeC2O4·nH2O热分解的产物及n的值
(实验装置)
资料:①FeC2O4·nH2O为淡黄色粉末;FeO和Fe3O4都是黑色固体,其中FeO易被氧气氧化.
②FeC2O4·nH2O加热至300℃完全失去结晶水;继续加热至400℃,剩余固体受热分解产生黑色固体、CO2和CO.
(实验分析)
(1)若通过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明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生CO,则需在B和C装置之间增加盛有_____(填试剂名称)的洗气瓶.
(2)先鼓入氮气,再加热分解装置的原因是_____.
(3)指出上述实验装置不足之处_____.
(4)取3.60gFeC2O4·nH2O,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热分解装置中固体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FeC2O4·nH2O中n的值为_____.
②反应后,热分解装置中残留的黑色物质为_____(填化学式).
③草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方程式为_____.
④若将图中1.44g固体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固体增加0.16g,此固体(铁的氧化物)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