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 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31 | 21 | 10 |
反应后质量/g | 未知 | 40 | 6 | 16 |
A.物质 Z 一定属于化合物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反应过程中 Y、Q 的质量比为 5:2D.物质 X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31+21+10=未知+40+6+16,未知=4。物质X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Y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Z反应后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Q反应后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据此分析解答。
A、由分析知,Y属于生成物,Z属于反应物,Q属于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物质 Z 一定属于化合物,正确;
B、由A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C、反应过程中 Y、Q 的质量比为(40-31):(16-10)=3:2,错误;
D、由物质X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错误。故选A。
【题目】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 NaOH 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1)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
(2)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与拓展)
(1)氢化钙(CaH2)保存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NH4C1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___________。
(3)登山运动员携带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Fe的活动性比Cu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R>Fe>Cu
猜想二:______________
猜想三:Fe>Cu>R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主要操作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 | 将打磨好的R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 | 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正确 |
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Fe丝分别插入装有等量稀盐酸的两支试管中 | 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_________(填“快”或“慢”) | |
丙 | 将粗细相同打磨好的R丝,铁丝分别在空气中点燃 | R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______________ |
(1)写出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一般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
加入的试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法1 | 锌粒 |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气泡 | A是______溶液; B是______溶液 |
方法2 | 碳酸钠溶液 | A中___________________; B中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