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精英家教网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老师说:化学反应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这是科学规律.丙同学根据老师这句话,说:“肯定不是
 
”.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B装置的尾部有水珠生成;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B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思维拓展](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物质.精英家教网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丁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分析:[方案设计](1)验证是否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反应物和生产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可燃性气体不纯会爆炸.
[实验探究]因为“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不变”,所以产生的气体为氢气;书写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思维拓展](1)因为加入金属铁有氢气生成,所以溶液中含有游离的氢离子存在,含氢离子的溶液呈酸性;
(2)二氧化硫不但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和水反应,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检验.
解答:解:
[方案设计](1)氧气的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是氧气;
(2)SO2与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可燃性气体氢气不纯点燃时会爆炸,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
根据化学反应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肯定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若生成气体含氧气,O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必定还含有H或S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产生的氢气或二氧化硫气体,因此,所得气体肯定不能是氧气;
[实验探究]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说明有还原性气体即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uO+H2
  △  
.
 
Cu+H2O;
[思维拓展]](1)因为有氢气生成,铁应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要有游离的氢离子存在,则知硫酸铜溶液显酸性;
(2)为了更严谨,应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对比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时液面上升的情况.
故答案为:
[方案设计](1)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SO2+2NaOH=Na2SO3+H2O;
(3)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氧气;
[实验探究]H2;H2+CuO
  △  
.
 
Cu+H2O;
[思维拓展](1)酸性;(2)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将Na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了解猜想和事实验证的方法及防范爆炸的措施,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H2O.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水.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用试管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看是否复燃
用试管收集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内,看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02+2NaOH═Na2S03+H2O
S02+2NaOH═Na2S0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的混合物,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可能会发生爆炸
可能会发生爆炸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堵住试管口,移到酒精灯火焰上方,松开拇指
堵住试管口,移到酒精灯火焰上方,松开拇指
,若不发出
尖锐的爆鸣声
尖锐的爆鸣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不变.
结论:(4)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氢气

(5)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H2+CuO
  △  
.
 
Cu+H2O
H2+CuO
  △  
.
 
Cu+H2O

[思维拓展]
(6)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也会造成液面上升
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也会造成液面上升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变红
变红
;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

(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
放热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节约药品
节约药品
;②
实验时间短或环保(合理即可)
实验时间短或环保(合理即可)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
A
A

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              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
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              D.以上均有可能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能与水反应
能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大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验证①
在大试管底部预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用玻璃棒蘸取放在支管口
在大试管底部预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用玻璃棒蘸取放在支管口
、验证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SO2+2NaOH═Na2SO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1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的混合物,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
实验时在B处易发生爆炸事故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进行验纯操作.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不变.
结论:
(1)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H2
H2

(2)写出该气体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uO
  △  
.
 
Cu+H2O
H2+CuO
  △  
.
 
Cu+H2O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显
(选填“酸”或“碱”)性.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
SO2易溶于水,也能使液面上升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
将Na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
将Na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在课外活动中,小帅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小帅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没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和课本实验同样结论.
【信息提示】:①氨气溶于水呈碱性,
              ②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物质变成红色,
              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实验探究与结论】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变红色
变红色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帅同学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
反应速度快
反应速度快
; ②
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降低了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思维拓展】小松同学受到小帅同学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变红色
变红色
,不同变化是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然后上面的试纸才变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然后上面的试纸才变红色

小月同学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二氧化碳性质依序是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2)小惠同学认为图3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惠同学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松同学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在支管口接上导管,通入一个放有燃烧蜡烛的烧杯、在大试管内装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在支管口接上导管,通入一个放有燃烧蜡烛的烧杯、在大试管内装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