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b 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
(2)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状态最不稳定的是______.
【答案】分析:(1)利用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判断即可.
(2)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明显程度进行判断即可.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分析A、B两种所示溶液的状态;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2)从t2℃到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不一样,a变化的更明显一些,所以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3)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A表示的溶液为还有未溶解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最不稳定;
故答案为:(1)<;(2)a;(3)B,A.
点评:溶解度曲线图中任何点的都表示100g(或相当于100g)水溶解一定量溶质所得到的溶液;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代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和未溶晶体(溶质)的共存.
(2)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明显程度进行判断即可.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分析A、B两种所示溶液的状态;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2)从t2℃到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变化程度不一样,a变化的更明显一些,所以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3)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曲线下方的点B表示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A表示的溶液为还有未溶解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最不稳定;
故答案为:(1)<;(2)a;(3)B,A.
点评:溶解度曲线图中任何点的都表示100g(或相当于100g)水溶解一定量溶质所得到的溶液;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任意点对应的溶液是一定温度下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代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和未溶晶体(溶质)的共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2或CO后,某学习小组同学联想到木炭粉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可能有:
①2CuO+C
2Cu+CO2↑ ②CuO+C
Cu+CO↑
他们想验证自已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 .
设计方案
(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 .
(2)如何检验产物是否存在CO,学习小组同学找查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报告:
反思与评价
(1)实验结束时,为防止Cu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Cu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2)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 .
拓展与交流
如果用右图装置代替左图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排出来,该气体应是 .
①2CuO+C
| ||
| ||
他们想验证自已的想法,请你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
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
设计方案
(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
(2)如何检验产物是否存在CO,学习小组同学找查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 ③C中 |
①有Cu生成 ②有 ③有CO2生成 |
(1)实验结束时,为防止Cu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Cu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2)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装置C后应添加的装置是
拓展与交流
如果用右图装置代替左图中的A装置,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又能将反应的气体产物都排出来,该气体应是
右下图装置可用于多项定量实验。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甲有刻度,供量气用。
( 1 )装置中有刻度的甲管可以用______________代替 (填仪器名称),按图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实验小组用镁粉、盐酸、醋酸设计实验来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装置如右图所示,
有关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次实验至少需要用电子天平(能称准1 mg) 称取镁粉___________________g;
②冷却到25℃后,在读取气体体积时,首先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实验数据,t(a1)远远大于t(b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示装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 cm2、质量为mg的镀锌铁皮与6mol·L—1 NaOH溶液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锌的密度为ρ g/cm3)
① 写出Zn镀层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需将锥形瓶上的单孔橡胶塞换为双孔橡胶塞,另一孔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
实验时先向锥形瓶中加入镀锌铁皮样品,塞上双孔塞,再加入NaOH溶液;
③ 已知实验前后甲管中液面读数差为V mL(实验条件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mol·L—1)。则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写出数学表达式)
( 1 )装置中有刻度的甲管可以用______________代替 (填仪器名称),按图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实验小组用镁粉、盐酸、醋酸设计实验来证明:在同温同压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与镁粉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相同而反应速率不同。装置如右图所示,
有关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
酸溶液 | 酸溶液 | 气体体积/mL | 反应时间 | |
(实验A) | (实验B) | (25℃、101 kPa) | 实验A | 实验B |
CH3COOH 0.1 mol/L 40.00mL | HCl溶液 0.1 mol/L 40.00mL | 5 | t(a1)="155" s | t(b1)="7" s |
10 | t(a2)="310" s | t(b2)="16" s | ||
15 | t(a3)="465" s | t(b3)="30" s | ||
20 | t(a4)="665" s | t(b4)="54" s | ||
…… | …… | …… |
①每次实验至少需要用电子天平(能称准1 mg) 称取镁粉___________________g;
②冷却到25℃后,在读取气体体积时,首先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分析实验数据,t(a1)远远大于t(b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示装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 cm2、质量为mg的镀锌铁皮与6mol·L—1 NaOH溶液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已知锌的密度为ρ g/cm3)
① 写出Zn镀层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需将锥形瓶上的单孔橡胶塞换为双孔橡胶塞,另一孔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
实验时先向锥形瓶中加入镀锌铁皮样品,塞上双孔塞,再加入NaOH溶液;
③ 已知实验前后甲管中液面读数差为V mL(实验条件的气体摩尔体积为Vm mol·L—1)。则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写出数学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