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吃得健康,用得放心”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可以放心食用
B. 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C. 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吸水性好等优良性能
D.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封装食品,安全放心
【答案】B
【解析】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食用用甲醛浸泡的海产品有损身体健康,错误;B、食用合格碘盐可以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正确;C、合成材料具有强度高的性能,但吸水性较差,错误;D、聚氯乙烯塑料不能封装食品,错误。故选B。
【题目】“双吸剂”是一种常见袋装食品的保鲜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某食品袋中发现一包“双吸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样品很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1】下表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用带异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 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不含Fe2O3。 |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上层清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样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
【实验质疑】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进一步确定这包久置的“双吸剂”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定量实验:
【实验探究2】取3 g样品研碎,并用磁铁充分吸引后,得到剩余固体2.6 g,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二、操作三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I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下同);
(3)烧杯A中溶液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实验探究1、2中现象的分析及数据计算判断,这包久置“双吸剂”固体的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下列对实验探究1、2的反思,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对物质成分的探究有时需要定性与定量实验的结合
B.实验探究2烧杯C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
C.实验探究1、2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D.在原样品中加入足量盐酸有4个反应发生
【题目】铜片在潮湿的空气中久置,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铜生锈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铜片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铜片长度为3 cm,试管容积为20 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3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 mL浓硫酸 |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先加入4 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加入2 mL NaOH浓溶液 |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2 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 mL CO2 | 铜片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 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 mL CO2 | 铜片表面变成绿色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H2O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片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铜生锈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
(7)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不需进行上述实验,他们向铜锈中加入稀盐酸并把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可得出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