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D
试题分析:A选项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是错误的叙述,应为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g;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t2℃时,溶解度就不相等;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在t2℃时,100g水中只能溶解50g甲,D选项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的溶解度在小于t1是溶解度较小,故答案选择D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练习册系列答案
励耘书业阶梯训练系列答案
开心英语系列答案
阅读与作文联通训练系列答案
PASS绿卡图书系列答案
阳光课堂应用题系列答案
课时练单元达标卷系列答案
课课练云南师大附小全优作业系列答案
中考试题研究听力满分特训系列答案
葵花宝典系列答案
远航教育期末夺冠测试卷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t
1
℃时,A物质的溶解度
B物质
的溶解度;(填“>”“<”或“=”)
(2)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
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3)t
2
℃时,将50gA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将某温度下的饱和石灰水:①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恢复的原来温度;②降低温度。这两种情况下,前后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Ca(OH)
2
的溶解度
C.溶液中含氢氧化钙的质量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HCl中
B.B点溶液的溶质只有NaCl
C.a是NaOH溶液质量,b是稀HCl质量
D.A点溶液的溶质为NaOH和NaCl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采用降温结晶法分离出氯化铵时,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C.40℃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较大
D.将60℃时硫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以采用升温方法
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6
16.3
20.0
25.0
39.2
A.0℃时,15.6gM溶于12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6.3%
C.80℃时,M的饱和溶液139.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D.若要配制3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
1
℃时,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最大
B.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
2
℃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
1
℃时,将等质量甲、丙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
1
℃
B.t
2
℃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t
1
℃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图3
(1)根据图1分析,20℃时,将20g NaCl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2)图2中打开汽水瓶冒出大量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3)在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甲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乙试管内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