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A、B两组同学在实验室做酸碱的中和反应时,A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组同学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均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结束后他们的废液都回收到老师讲台上的废液缸内,考虑到废液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研究小组对废液缸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
(1)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对于废液缸中废液可能存在的物质,研究小组提出三种猜想:
①NaOH ②Ca(OH)2 ③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猜想③成立,研究小组提出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③成立,你是否赞成?_______(填“是”或“否”)。
(5)若猜想①成立,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现象为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盐酸 氯化钠和氯化钙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否 无明显现象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易溶于水,且溶液无色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酸性溶液也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1)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有剩余,则盐酸一定完全反应,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盐酸;
(2)废液缸中溶质一定有的物质是生成物氯化钠和氯化钙;
(3)废液可能存在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4)为了验证猜想③成立,提出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不能证明猜想③成立,所以不赞成该方案,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酚酞试液变红不能证明废液中有氢氧化钠;
(5)若猜想①成立,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缸中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现象为无明显现象,原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易溶于水,且溶液无色。
【题目】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⑴(提出问题)
小松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 、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⑵(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实验一 | _____________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___________ |
⑷(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起能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⑸(讨论与反思)
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 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烘干,称量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
【题目】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4毫升水和4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8毫升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黄铜可以在纯铜片上留下划痕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金属大 |
C |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
D | 装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