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研究小组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把一根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发现小木条的外端首先变黑,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探究二: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发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  
(3)探究三: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_________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探究四: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_________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_________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1)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 (2)水 (3)气态 (4)沸点,有
(1)石蜡能燃烧,且火焰分层,外焰的石蜡与氧气接触充分,放热多,所以外焰温度最高;
(2)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3)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4)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①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②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③再分析钠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故推断其燃烧能产生火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小明同学在“金属拓展阅读”活动中了解到: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教师结合小明已有知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金属钠一般存放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封存,煤油的密度为0.8g/mL。
(1)问题:采取上述保存金属钠的方法中,煤油或石蜡的作用是              

(2)实验过程
 
操作
现象及解释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方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变成红色,并逐渐被压入B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止水夹c。
                                      
        溶液红色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尖嘴处,打开止水夹a;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A中气体为氢气。
(3)反思分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结束,C中溶液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写出所有可能)                       
(13分)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                                                     
(2)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

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请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燃烧。
某化学实验小组已经在完成气密性的检查后为你填装好了药品,并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
请你继续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后续探究,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
得出的结论

              a             
澄清石灰水  b   
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打开活塞,         c        
A中有气泡产生,C中石灰水   d  
        e       

点燃酒精灯加热,继续通氧气
木炭燃烧,澄清石灰水    f   
        g       
(3)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在“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这一步中的作用是             
③小华同学认为,x处的气体不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去,大家经讨论后认为很有道理,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