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2?贵阳)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锁定探究目的,理清探究思路是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请利用图中的装置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目的:
①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
②探究酸碱盐的性质.
实验信息:
①大理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
②B装置中铜网用粗铜丝固定,铜网和粗铜丝不参加反应.
③探究过程不考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步骤: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块状大理石置于B装置的铜网上.
②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B装置中装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2)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③当B装置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反应逐渐停止,C、D装置中溶液为红色,且D装置中有沉淀生成.
(3)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

[实验拓展]反应结束后对C、D装置中的溶液进行以下探究.(提示:溶质不考虑酚酞)
(4)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的离子有
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钙离子
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钙离子

(5)D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原因有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6)D装置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可能有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7)如需完全除去D装置溶液中除NaCl以外的其它溶质,你选择的物质是
碳酸钠与稀盐酸
碳酸钠与稀盐酸
分析: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D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原因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D装置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可能没有,也可能有氯化钙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如需完全除去D装置溶液中除NaCl以外的其它溶质,可以用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解答:解:(1)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故答案为: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3)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4)C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故答案为: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钙离子;
(5)D装置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原因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
(6)D装置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可能没有,也可能有氯化钙和碳酸钠中的一种,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故答案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7)如需完全除去D装置溶液中除NaCl以外的其它溶质,可以用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与稀盐酸
点评: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