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请推测所产生的上述气体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 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
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小于 不燃烧,不助燃 A B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加上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故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3)A、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后,蜡烛燃烧耗掉瓶中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故正确;B、蜡烛燃烧耗掉瓶中的氧气,瓶内的气体含量减少,压强降低,故最终杯内液面高于碗中的液面,故正确;C、该实验中耗掉瓶中的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测定的结果偏大,故错误。故选AB。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
实验装置 | 实验操作 |
I.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在燃烧匙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于玻璃管的零刻度位置。 II.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 III.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 |
(1)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操作I、III中,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的目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