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从宏观知微观

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______

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填符号

从微观知宏观

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或“失”电子;

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②NH.(2①7,得;②BCE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等知识.

(1)①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H.

(2)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②微粒A、B、C、D、E中,B、C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C、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它们的研究:

空气污染及防治:据环保部门报告,入秋以来我省13市均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外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作为评价项目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这种天气,空气中_____大量增加(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可吸入颗粒物 D 二氧化硫

2)专家提醒市民,出行最好带口罩,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3)在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_____(填);

4)请你提出一条防治空气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

探究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图1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_____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

2)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____________并搅拌,若观察到水中起浮渣,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___________(硬水软水)。

3)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揭密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下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3属于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2)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设计并进行实验 D 表达与交流

3)图4对应于图5中的___(填)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题目】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钙,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过氧化钙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生成氧气,主要用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验证)

1)小明依据资料显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当 ,开始收集氧气。
收集满一瓶气体,并将集气瓶 (填正放倒放)在桌上。
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_
检验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推导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

3)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这些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