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x=34
B.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C.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 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答案】C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质子数等于核外的电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图中,故A正确;
B、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该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B正确;
C、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不正确;
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该元素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故D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10,绵阳29)质量分数不同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不相同,对照表如下:
质量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98% |
密度(g/mL) | 1.07 | 1.14 | 1.22 | 1.30 | 1.40 | 1.50 | 1.61 | 1.73 | 1.81 | 1.84 |
将10mL98%浓硫酸中加水稀释至100ml,取10mL该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制取氢气,请按要求完成系列问题的解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0mL98%的浓硫酸中含_________gH2SO4。
(2)列式计算消耗金属锌的质量。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归纳出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关系是 。10mL水和10mL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应该在 至 之间。
【题目】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细心的同学发现偶尔有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很快褪色,有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Ⅰ.红色褪去,可能与酚酞和O2发生了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可能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有关;
Ⅲ.红色褪去,可能与__有关;
Ⅳ.出现白色浑浊物,可能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1 | 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在其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 |
2 | 向盛有2m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
3 | 1号试管0.1min时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时好像褪去; 3号试管30min时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时红色无明显变 | ||
4 |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_____________ | 酚酞溶液的浓度/% | 浑浊程度 |
5 | 大量浑浊物 | ||
2 | 少量浑浊物 | ||
0.5 | 无浑浊物 |
(解释与结论)(1)实验1中,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并滴加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
(2)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2中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Ⅱ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4得出结论:出现“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物”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反思与评价)(4)根据实3中出现的现象,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①_____;②______。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褪去,若选用的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的NaOH溶液浓度为__%。
(5)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4得出“(猜想与假设)Ⅳ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