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乙的溶解度曲线为(填“X”或“Y”);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为_______;t3时,将30 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答案】Y t2 70

【解析】t3时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只有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X是甲的溶解度曲线,Y为乙的溶解度曲线;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3时,将30 g 甲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设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x;30 g ×=(30g+x)×10% x=70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一)

1)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颜色由_____,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继续往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pH

1)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要得到如图所得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填字母)。

A 将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稀硫酸溶液中

2)根据如图2溶液pH变化,判断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实验三)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按照如表实验方法证明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加入少量的氧化铜

得到蓝色溶液,无_____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化

学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H2SO4你的合理猜想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_____

_____

猜想二正确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题目】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

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部分: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mL,浓度为10%5%1%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_______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

(实验反思)

4)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5)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