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 )
A.马踏飞燕(青铜器)
B.龙泉剑(铁器)
C.金缕衣
D.塑料器具
【答案】C
【解析】A.马踏飞燕(青铜器):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有化学变化的进行, B.龙泉剑(铁器):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有化学变化的进行, C.金缕衣:只是物质存在状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产,为物理变化, D.塑料器具:有机物高分子的生产形成,有化学变化的发生, 所以选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题目】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
(3)【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反思】 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 实 验 现 象 |
【题目】食用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取13.5g样品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g稀盐酸(不考虑水、氯化氢逸出)后用精密仪器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盐酸的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 78.9 | 97.8 | 116.7 | 135.60 | 155.05 | 175.05 | 195.05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1.1 | 2.2 | a | 4.4 | 4.95 | b | ﹣﹣ |
(1)表中数据a=g,b=g.
(2)请你在下边的坐标纸上绘制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的曲线.
(3)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题目】某同学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1所示.
(1)该同学能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该同学把制取气体后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测得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数据如下:
Na2CO3溶液质量/g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沉淀质量/g | 0 | 1 | n | 3 | 4 | 5 | m |
则m= . 加入10g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请在图2中画出向废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时加入的Na2CO3溶液与产生的沉淀的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