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物体受热体积膨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 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
D.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解析】
A、物体受热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是因为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题目】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
氢氧化钙 | 0.19 | 0.17 | 0.14 | 0.12 | 0.09 | 0.08 |
(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
(2)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向20℃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2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20℃,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析出的晶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钾,不一定含氯化钠
B 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 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