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是最常用的溶剂。
(1)A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C转变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如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作导线 (等) H2 分解反应
【解析】
A为紫红色金属,A为铜,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C为盐酸,C生成气体B,B常温下是气体,B生成A,B为氢气,D生成A,C生成D,D为氯化铜,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F是最常用的溶剂,E是二氧化碳,F是水。
(1)A为紫红色金属,A为铜,铜具有导电性,故A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2)C为盐酸,C生成气体B,B常温下是气体,B为氢气,故B的化学式为H2。
(3)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E是二氧化碳,C转变成E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生成B反应是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C生成E是盐酸和碳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E和F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合反应,故图中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题目】将一定质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23 | 40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27 | 22 | a |
A.表中a的值为15
B.物质X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物质X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增加8g氧气,则无X生成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______;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方案Ⅰ |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复燃, 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 猜想_______成立 |
方案Ⅱ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 木条______, 淀粉碘化钾试纸为___色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①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
②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____。
【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________、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