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_____.
②“11”指的是_____.
(2)如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_____(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有关.
【答案】 8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C 分子的种类
【解析】(1)①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11-2-1=8;②“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2)①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②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1). 8,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2). ①BC,②分子种类(或其他合理答案)
【题目】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与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滤渣质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样品的质量/g | 滤渣的质量/g |
第一次 | 3.4 | 0.3 |
第二次 | 3.6 | 0.4 |
第三次 | 5.0 | 0.5 |
(1)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引起三次实验数据差异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利用题(1)的结果,煅烧100t这种石灰石,理论上最多能得到氧化钙______吨?(结果精确到0.1t)
【题目】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后,同学们己经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于是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电解时间/min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 |
负极生成气体体积/mL | 7 | 15 | 23 | 31 | 39 | 47 | 55 | …… |
正极生成气体体积/mL | 2 | 5 | 9 | 13 | 17 | 21 | 25 | ……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多少?如果你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请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你会发现什么问题?推测产生这一间题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