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空气和水是人类无法离开的物质。

(1)空气中________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2)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

①红磷足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燃烧产生的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________

(3)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生活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到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现象如图2,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填“a”或“b”)。

②M点的含义_______

③向烧杯A的溶液中继续加入15 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两溶液质量甲<乙

c.两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d.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CO2(或二氧化碳) 将瓶内O2尽可能消耗完 白烟 吸附 煮沸 a t1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 g 甲物质溶解时放热,且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abd

【解析】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

(2)使红磷足量燃烧会让瓶内的氧气充分反应,从而可以测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红磷燃烧反应: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3)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通常使用煮沸的方法;

(4)从图3可以看出,在温度升高过程中,a变大,b变小,图2中,甲物质无剩余,所以溶解度大,为a曲线;M点的意义表示为t1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5g;在溶解过程中进行搅拌,会产生热量,因而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放置后恢复室温,有物质析出;从t2到t1温度下降,a溶解度降低,b溶解度增大,故a物质有析出,b物质无析出,所以,甲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甲<乙,溶剂质量甲>乙,溶液质量分数甲>乙;

故选a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_____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_____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39

56

34

5

5

5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