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_;
②氯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③2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
④钾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⑤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
A B
C
D
①D中的X=_______________。
②A、B、C、 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3Al C1- 2H2 K 8 B和C
【解析】
(1)①铝原子的元素符号为Al。三个铝原子应该在元素符号前标注数字3。故答案为:3Al;
②氯离子带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应当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故答案为:Cl-;
③一个氢分子包括两个氢原子。在氢分子前面标注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答案为:2H2;
④钾元素的元素符号为K。故答案为:K;
⑤设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2)×2=0,解得x=+4。故答案为:;
(2)①D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级18=2+8+X,解得X=8。故答案为:8;
②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A的质子数为9,B和C的质子数为17,D的质子数为18。所以B和C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B和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
[资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部分)
温度/°C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80g水中,而后匀速的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并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2所示。
[分析与判断]
(1) 通过图象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M点处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Na2CO3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NaOH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① | 滴人酚酞溶液 | ___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② | 加入_________溶液 | _________ |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 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