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答案】B
【解析】解:A、t2℃时,a是曲线上的点,是饱和溶液;b点在曲线下方,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 B、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点沿曲线下移,表现为析出晶体;b点平行向左移,t1℃时恰好移至曲线上,即刚好饱和没有晶体析出.该项判断错误;
C、从a→b即温度不变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结晶后再升温实现.先将a降温到t1℃,析出晶体后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过滤,滤出晶体后升温,点会平行向右移动,温度至t2℃到达b点.因此从a→b的转化方法正确;
D、从b→a即温度不变把不饱和溶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M至饱和即可.转化方法正确;
故选B.
溶解度曲线图中点所对应的溶液:曲线下方的点所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的点对应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会随温度升降而左右平行移动,温度升高向右平移,温度降低向左平移,直到移动到曲线上形成饱和溶液.
曲线上的点随温度变化的移动会受曲线的影响,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向右平移,温度降低时沿曲线下移;当曲线随温度升高而下行时,曲线上的点在温度升高时沿曲线下移,温度降低时向左平移.
【题目】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
[资料准备]
20℃时,一些物质的溶解度 | OH﹣ | CO32﹣ |
Na+ | 溶 | 溶 |
Ca2+ | 微 | 不 |
Mg2+ | 不 | 微 |
[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
(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 .
(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 , 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
(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 (填写名称)
(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6)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7)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
(8)为了完善原实验方案,你设计的实验是 .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