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一些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和③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B. ①和②代表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
C. 硫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为 16,相对原子质量是 32.06,硫为非金属元素
D. ①所表示的微粒符号为
【答案】D
【解析】
A、①和③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①和③分别是离子和原子,故正确;
B、①是镁元素,②是氯元素,①和②代表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故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硫元素的部分信息可知硫的原子序数是16,核内质子数是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硫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
D、①所表示的是镁离子,其微粒符号Mg2+,故错误;
故选:D。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稀硫酸的性质,并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I:验证稀硫酸的某些性质
(1)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其中试管_____(选填序号)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该试管中的两种物质间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他们的理由是_____。
(2)为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和小红分别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稀硫酸,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结果小明观察到溶液为红色。小红观察到溶液为无色,于是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确保实验一定能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只写操作过程):_____。
Ⅱ: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
将如图所示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用pH计测得无色溶液的pH=8.6。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和NaCl;猜想二:H2SO4和Na2SO4;
猜想三:NaCl和Na2SO4;猜想四:Na2CO3、NaC1和Na2SO4
小组讨论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 _____ | 猜想三不成立 |
② | 向步骤①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四成立 |
小组同学认为“猜想四成立”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并重新进行了实验,仍然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他们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是_____。
【题目】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 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 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 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 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题目】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步骤1 |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_______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 |
步骤2 |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人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 (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 |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___(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______(选填“强”或“弱”) |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得出__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_____(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