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破坏燃烧的条件,可达到灭火的目的.下列灭火的措施不妥的是


  1. A.
    “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2.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可砍伐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林,形成隔离带
  3. C.
    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4. D.
    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在桌面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
A
分析: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会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法;具体的方法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A、“油锅着火”,用水扑灭.由于油类物质的密度比水的小会瓢浮在水面上,因此会继续燃烧,故不合理.
B、森林火灾,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扑灭.设置隔离带可以将还没燃着的部分树木(可燃物)与燃烧区隔离开来了,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合理.
C、图书馆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更有效的保护图书,故合理.
D、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扑灭.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住起到了隔绝氧气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温度,故合理.
故选A.
点评:根据灭火的原来的选择恰当的灭火措施是我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技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2、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①与氧气接触 ②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两个条件,只要破坏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燃着的小蜡烛一会就熄灭了,当他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时,铝盒中的白磷却立即燃烧起来了.
[实验反思1]小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表达与交流]针对上述实验事实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对可燃物燃烧条件更深的一点认识是:
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

[实验反思2]该实验中,生石灰的主要作用是
与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

[实验反思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底部的固体中除未反应完的氧化钙外,还含有哪些成分?
[交流分析]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假设白烟全部留在气球中)
[实验方案]取样品加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有不溶物;上层清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
大家讨论后认为此方案不严密.不能确定氢氧化钙的原因是:
CaO+H2O═Ca(OH)2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要证明含有碳酸钙还需加入一种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拓展与应用]只要将分液漏斗换为注射器,该装置还可用于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填实验名称).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