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三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1所示,实验中___________对比说明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水中的白磷B 铜片上的白磷C铜片上的红磷
(2)如图2所示,将液体a滴入集气瓶中并与固体b接触,整个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集气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已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氧气和碳酸钠。如图3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 ________.
【答案】BC 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 2H2O22H2O+O2↑ 蜡烛的火焰熄灭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解析】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不能达到它的着火点(240℃);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只有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因为即到达了着火点(40℃),又与氧气接触。
(2)热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那么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化学反应式是:2H2O22H2O+O2↑;
(3)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蜡烛的火焰熄灭;产生现象②的原因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___________。(2).___________。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KO2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1成立。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2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装置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验证猜想1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_处,发现木条复燃。 | |
验证猜想2 | _______ |
(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