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下列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A表示的粒子属于_____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周期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3)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4D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当x=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②当x=8时,该粒子符号为_____

【答案】非金属 第六主 AB BC 10 O2-

【解析】

13、解:(1A表示的8号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所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第六主族;故填:非金属;二;第六主;

2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AB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AB

3B是硫原子,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硫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88结构;故填:BC

4)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a=2+8=10;故填:10

②当x=8时,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O2-;故填:O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进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途径,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1)用控制变量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二

①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

②实验二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温度和________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添加酸碱指示剂。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不变色。于是针对此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科学探究。

A.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反应后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反应后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 。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觉得猜想一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

B.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_______7

(填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②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与实验方案一不同),验证猜想三成立,并填写下表:

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