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
(1)“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___(填:单质、化合物)形式存在.
(2)消灭柑橘害虫的“波尔多液”是用熟石灰浆与硫酸铜溶液混合而成,该混合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把“波尔多液”喷射到柑橘上呈现的蓝色斑点可以用厨房调料______洗净.
(3)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灭火.则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4)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①航天员舱外服除了要隔热、散热外,在航天服这个密封的空间中还要有通讯系统、动力系统、输送养料系统和废气处理系统,其中废气处理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木炭的______性,发生了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笫二步,再用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都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在太空舱里,NiFe2O4可用于促进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自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你认为NiFe2O4在这一反应中是______.
(1)黄金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
故答案为:单质.
(2)“波尔多液”中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Ca(OH)2═Cu(OH)2↓+CaSO4↓;把“波尔多液”喷射到柑橘上呈现的蓝色斑点是上述反应中生成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溶于水,用水洗不下来,而氢氧化铜是碱,所以可以用酸洗下来,在厨房调料中可以用食醋洗净.
故选CuSO4+Ca(OH)2═Cu(OH)2↓+CaSO4↓,食醋.
(3)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用水冷却罐体、再用沙土围堰填埋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将温度降至白磷的着火点以下,隔绝白磷与空气接触.
故答案为:4P+5O2═2P2O5,将温度降至白磷的着火点以下,隔绝白磷与空气接触.
(4)①废气处理:第一步,让废气进入一个装有木炭的盒子除去臭气,这一过程利用了木炭的吸附性,发生了物理变化;笫二步,氢氧化锂(LiOH)作吸收剂除去二氧化碳,该反应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相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
②NiFe2O4可用于促进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自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保持不变,由此可知NiFe2O4在这一反应中是催化剂.
故答案为:①吸附,物理变化,2LiOH+CO2═Li2CO3+H2O,②催化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2?怀柔区二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除氧和隔氧
除氧和隔氧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
,②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1)表中x=
7
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稀盐酸过量
防止稀盐酸过量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反应充分
使反应充分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
Na2CO3
Na2CO3
; ③可能是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2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