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在尘埃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为________

2)湿法炼铜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

3)甲烷燃烧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4)加热硝酸铵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_____________生成的气体可用_________试纸检验

5)用石灰乳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生成盐的名称为________

【答案】 5 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放热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亚硫酸钙

【解析】

1)在尘埃作用下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为2+1+2=5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溶液颜色的变化为: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3)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该反应放出热量;

4)硝酸铵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故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5)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亚硫酸钙属于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对空气的研究。

(实验回顾)

200年前,拉瓦锡用上图所示装置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连续加热,得到了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同时钟罩内的汞液面上升,汞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重现)

如图是利用传感器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按图1连接,用电加热器引燃红磷。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集气瓶中气压、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1)根据图2中气压变化曲线可知,本实验的气密性良好。ab 段气压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bc 段气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d 点时,瓶中气体体积________ (填大于小于等于)实验开始时瓶中气体体积。

3)气压保持不变后,打开底部弹簧夹,水倒吸进入瓶内的体积小于 1/5,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只答一条即可)

4)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装置序号)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____(填名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④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CH4)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装置序号),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______(ab)通入。

【题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上述甲、乙和丙各自独立反应后,溶质组成的种类可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__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甲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丙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写一种合理猜想)

[实验设计]丁同学想用硝酸钙溶液来验证甲、乙和丙同学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硝酸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丁同学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静置

①无明显现象

_____的猜想正确

____________

丙同学的猜想正确

____________

______的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需要考虑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