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实验室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各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A、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固体质量减小到氯酸钾完全反应时停止减少,最终固体剩余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为0,故正确;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不会改变,故正确;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氧气,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生成,起点不是在原点,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氯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错误;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反应才开始,氯酸钾是反应物,反应过程中氯酸钾质量一直减小到0,故正确;
故选:C。
【题目】某校化学硏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还生成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设计方案)
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
(査阅资料)
将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中固体由黑色变成_________ | 有铜生成 |
B中黄色试纸没有变蓝 | 没有_______生成 |
C中__________ | 有CO2生成 |
(实验与结论)
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反思与评价)
(1)对于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你建议选择_______(填序号)的比例,你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
A 42:3 B 40:3 C 38:3
(2)根据上述实验及学习的木炭与氧化铜、氧化铁的反应,请你归纳出单质碳的一项重要用途是_________。写出焦炭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题目】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探究:
实验前注射器中有20 mL氮气,100 mL集气瓶中加入10 mL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注射器读数/mL | 20.0 | 34.0 | 40.0 | 30.0 | 25.6 | 18.0 | 12.5 | 8.6 | 4.8 | 2.0 | 2.0 |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_mL;开始体积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列式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
(3)若测量结果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题目】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按照探究目的分为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制备、探究反应条件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_归为一类,依据是_________。
A | B | C | D |
(2)已知Cl2+H2O=HCl+HClO,为了探究次氯酸HClO的漂白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①通入Cl2后,从集气瓶A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从集气瓶B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为了证明是HClO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你认为还应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