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106/30/5ebe130a.png)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
B杯中的现象是
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氧气(或空气)
,防止食物腐败.[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实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热塑性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反思](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
白色污染
,所以要控制使用.(2) 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
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含磷洗衣粉给人带来干净卫生的同时污染了水源;手机电池给人提供电能的同时,废弃电池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和水体)
.分析:[实验现象]根据塑料、纸对水分蒸发的影响回答.
[解释]根据水的结构和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回答.
[实验]根据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的特点是回答.
[反思]根据“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的信息回答.
(1)根据塑料的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回答.
(2)根据辩证唯物论“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从身边的化学举例子,如洗衣粉、手机电池、食品添加剂、装饰材料等.
[解释]根据水的结构和分子不断运动的性质回答.
[实验]根据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的特点是回答.
[反思]根据“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的信息回答.
(1)根据塑料的使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回答.
(2)根据辩证唯物论“一分为二”的观点,可以从身边的化学举例子,如洗衣粉、手机电池、食品添加剂、装饰材料等.
解答:解:[实验现象]塑料不透水,纸的透水性差,可以透过少量的水,所以B杯中的现象是: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
[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了杯外.
[实验]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或空气),防止食物由于缓慢氧化而腐败.
[反思]根据“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的信息可知,这种塑料有热塑性.
(1)难降解塑料长期堆积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生存,燃烧还会产生有害气体.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学物质也是这样,有利的同时也有害,可以从身边的化学举例子,如含磷洗衣粉给人带来干净卫生的同时污染了水源;手机电池给人提供电能的同时,废弃电池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等.
故答案为:[实验现象]: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
[解释]: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结论]:氧气(或空气);
[实验]:热塑性;
[反思]:(1)白色污染;
(2)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含磷洗衣粉给人带来干净卫生的同时污染了水源;手机电池给人提供电能的同时,废弃电池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和水体).
[解释]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了杯外.
[实验]塑料的透水、透气性很差,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或空气),防止食物由于缓慢氧化而腐败.
[反思]根据“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的信息可知,这种塑料有热塑性.
(1)难降解塑料长期堆积会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生存,燃烧还会产生有害气体.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化学物质也是这样,有利的同时也有害,可以从身边的化学举例子,如含磷洗衣粉给人带来干净卫生的同时污染了水源;手机电池给人提供电能的同时,废弃电池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和水体;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等.
故答案为:[实验现象]:水量减少比A杯多,比C杯少;
[解释]: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
[结论]:氧气(或空气);
[实验]:热塑性;
[反思]:(1)白色污染;
(2)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但也能产生温室效应(含磷洗衣粉给人带来干净卫生的同时污染了水源;手机电池给人提供电能的同时,废弃电池的重金属污染了土壤和水体).
点评:塑料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物质分类,材料的分类,白色污染的产生和防治,塑料的特性,可降解塑料的研制,以及塑料这一传统材料的发展前景,都是化学考查的热点.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5/78/a5854b50.png)
[查阅资料]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及细菌,防止食物腐败.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水量几乎不变;C杯中
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水量减少不多;
【解 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
【提出问题1】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
塑性塑料呢?
【实 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查阅资料】食物用保鲜膜使用的材料是聚乙烯.
【提出问题2】聚乙烯是由什么组成的?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6克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前 | 实验后 | |
B装置的 质量/g |
213.6 | 220.8 |
C装置的 质量/g |
200.2 | 217.8 |
(2)由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有同学提出:如果不充分燃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于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上述装置进行修改,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是否产生一氧化碳进行探究.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蓝;而该试纸遇CO2不变色.接着,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上述装置(如下图),认真观察装置B、C的实验现象,
![精英家教网](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205/78/5d918856.png)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C中的现象 | 装置B中的现象是: 装置C中的现象是: |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