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 )

2H 2NH3 SO2 2OH-H2O

A.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B.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

C. 表示离子的个数的是④⑤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⑥

【答案】B

【解析】

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

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SO2 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包含2个氧原子;

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OH-中的2表示2个氢氧根离子;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A、①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B、③⑥中2都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选项正确;

C、④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故选项错误;

D、⑥中2在元素符号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选项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探究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实验: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中倒入20mL 4%盐酸,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前后各溶液的温度。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编号

实验方案

实验1

20mL 4%盐酸中倒入20mL水,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2

20mL 5%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测定稀释前后溶液的温度。

实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3溶液升高的温度远大于实验1与实验2溶液升高的温度之和,由此你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探究二)盐酸与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

下图是丁同学在20℃、基本隔热条件下利用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向20mL水和2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各倒入20mL 13.7%盐酸的温度与时间变化曲线。

曲线①为水+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曲线②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3.7%盐酸温度变化曲线

实验测得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稀释时温度变化不大,可忽略不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18.0秒后,曲线①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较曲线①和曲线②,你认为13.7%盐酸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 积分数总是远小于 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 100 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 250 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 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60 毫升.

1)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4)小强同学按图 1 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压强传感器实时地传回集气瓶内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 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

C.p=0.79p0p’=p0 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多

D.由图 3 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