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乙醇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 | 乙醇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 | 4.6g | 8g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 | 0 | 0 | 5.4g | 4.4g | a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不一定含有碳元素D.X一定不含氮元素
【答案】D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生成的X的质量为4.6g+8g5.4g4.4g=2.8g,即a=2.8,选项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反应前X的质量为0,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反应后X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不是反应的催化剂,选项错误;
C、反应前乙醇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4.6g××100%=2.4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
×100%=1.2g,2.4g>1.2g,生成物水中不含碳元素,所以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物乙醇与氧气中共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生成物X中一定不含氮元素,选项正确,故选D。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II.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Ⅲ.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 硬质玻璃管和样品 | 步骤II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 步骤步骤Ⅲ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 |
质量 | m1 | m2 | m3 | m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Ⅲ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步骤Ⅲ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Ⅲ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m4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酒精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点燃前,观察到酒精是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香味,这是指酒精的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同学们想探究酒精的组成元素,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分析 | 结论 |
步骤一 |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 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 | 酒精燃烧生成了水。 | 酒精中含有_____元素 |
步骤二 | 将上步的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酒精燃烧生成了______。 |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
(归纳结论)①酒精由碳、氢元素组成;
②酒精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老师指出,同学们的本实验结论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老师建议:量取一定质量的酒精,让其在足够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然后再分别精确测量所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得出正确结论。老师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题目】2011年5月1日开始,对醉酒驾车者一律刑事拘留。下表是国家对“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的界定标准:
饮酒驾车 | 20毫克/100毫升 ≤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80毫克/100毫升 |
醉酒驾车 | 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 80毫克/100毫升 |
(1)某人驾车时经交警检查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8毫克,他属于_____驾车;
(2)乙醇(C2H5OH)俗名酒精,由____种元素组成;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乙醇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