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CO2能灭火,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判断。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故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错误;
B、CO2能灭火,但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无色气体不一定是CO2,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错误;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也发光发热,但不是燃烧,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最近,由于气温下降使天然气需求量陡然增加,某城市有报道称天然气日缺20多万立方米,部分商户被停、限气。
(1)在家中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正确位置应选择右图中的               (填字母);如果漏气,下列应急措施不可行的有               (填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打开门窗  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2)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事先在管道内充满氮气,这样做的目的               ;天然气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在使用天然气时常在其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加入乙硫醇的作用是               
(3)“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CH4·xH2O),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1体积“可燃冰”可储藏100~200体积的甲烷。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燃冰”不是冰            B.“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固态油
C.“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D.“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4)结合低碳生活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树木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严禁驾驭私家车出行
C.提倡使用电子邮件、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禁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D.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
(5)生活中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以节约2.5 kg标准煤(已知标准煤的平均含碳量为72%),则相应减排二氧化碳               kg。
(6分)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实验中获得了如下实验事实:
①A试管内的白磷燃烧;②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B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得出结论]结论1:依据上述实验事实            (选填序号)可知: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结论2:依据上述实验事实①③可知:可燃物燃烧需满足的条件是           
[拓展延伸]若将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换成实心橡皮塞,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是:          ;若去除A试管上带玻璃管的橡皮塞,在实验中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是一些与燃烧有关的成语的文学解释,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以下成语的化学含义。
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