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有助燃性
B.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C. 能供给呼吸
D.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某小组同学分别完成了图1 所示的3 个实验(图中a 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图2 中的曲线1, 2,3 分别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后,烧瓶 1, 2, 3 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所以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
B. 对比曲线 1 和 2 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对比曲线 1 和 3 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对比曲线 2 和 3 可知,40% NaOH 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小于7的雨水称为酸雨
B.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雾
C. 硫酸亚铁溶液中溶质是铁
D. 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其具有乳化功能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实验没有体现该方法的是( )
A. 探究铁锈蚀条件时,确定是铁、氧气和水蒸气共同发生反应
B. 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 探究镁、锌、铁、铜分别跟盐酸反应,确定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得出结论
t℃时,取四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分别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时四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t℃时四种物质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D. 升高温度乙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一辆载有28t浓盐酸的罐车在环湾大道斜坡处抛锚,部分盐酸从罐体顶部泄漏出来,现场瞬间弥漫一些浓酸雾,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举行了一次事故处理研讨会。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参与其中。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②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
[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___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____(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____。
[事故处理反思](4)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后,用____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饱和溶液含溶质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多
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 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___。
[结论]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理由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