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如图所示,A、B、C、D、E、F均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变化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变化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相应变化的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各变化的条件也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O2
O2

(2)在变化①和②中,A和C的性质是相似的,都具
还原性
还原性

(3)写出变化②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铜被还原为铜,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则可能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这两个反应都能生成B,则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C是氧化物,则A可能是碳,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是氧气.
解答:解:①的现象是颜色由黑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铜被还原为铜,②的现象是颜色由红变黑,则可能是氧化铁被还原为铁,这两个反应都能生成B,则可能是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二氧化碳,B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化物,可能是氧化铜,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C是氧化物,则A可能是碳,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F可能是氧化铁,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D是氧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因此:
(1)D为氧气,.故本题答案为:O2
(2)①②两个反应是氧化物和碳、一氧化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这里他们表现出的是还原性,故本题答案为:还原性;
(3)根据(1)的解答过程我们可得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故本题答案为:故答案为: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结合框图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10?新乡一模)当矿井内遇有灾害事故,造成环境中缺氧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时,可佩戴“化学氧自救器”逃生.其化学反应原理为:正常呼气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和药罐内生氧剂(过氧化钠Na2O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以供给人呼吸.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围绕其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用如图所示由A、B、C、D组合成的成套装置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①若用石灰石与稀酸盐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A装置可采用下图中的
F或G
F或G
(填序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用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未与过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 =Na2CO3+H2O
2NaOH+CO2 =Na2CO3+H2O

③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可使用
带火星的木条
带火星的木条
进行检验.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还生成什么其他物质?有位同学推测可能生成了一种酸或一种碱,另一个同学认为不可能,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或碱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都不含氢元素,故不可能生成含有氢元素的酸或碱

(3)有同学推测可能生成了一种碳酸盐.并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验证,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后的固体
加入一只小试管中,然后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再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加入一只小试管中,然后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再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
碳酸盐
碳酸盐
(4)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的体积为50L,若从矿井中逃生需2小时,则“化学氧自救器”中至少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克?(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