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填序号)。
(2)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H2O和O2发生反应的过程。家中防止炒菜铁锅生锈的方法是_____。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通常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
(3)探究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有很多,请写出探究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会涉及到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Cu(NO3)2、Al(NO3)3和AgNO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铁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小
C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和铁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
【答案】C 保持铁锅表面干燥和洁净 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Fe+CuSO4=Cu+FeSO4 C
【解析】
(1)A、黄金饰品褶褶发光是因为黄金的金属光泽,故不符合题意;
B、铜导线能导电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C、铁炒锅利用了铁的导热性,故符合题意,故填写:C;
(2)铁生锈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的结果,隔绝空气的合理方法均可达到目的,如:保持铁锅的清洁和干燥或涂上一层食用油等.故答案为:保持铁锅的清洁和干燥或涂上一层食用油,故填写:保持铁锅表面干燥和洁净(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通常情况下铝制品很耐腐蚀,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故填写: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3)在探究的三种金属铁、铜、银活动性为铁>铜>银,所以我们在实验设计时可以设计的最简单的就是两种药品的方法:①取中间的金属对应的可溶性的盐溶液,其余两种都用单质,例如,Fe、CuSO4、Ag,Ag与CuSO4不反应,Fe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②取中间的金属的单质,另外两种取对应盐溶液,例如,Fe(NO3)2、Cu、AgNO3,Fe(NO3)2不与Cu反应,Cu与Ag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故填写:Fe+CuSO4=Cu+FeSO4(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4)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锌>铁>铜>银,在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并充分反应,锌不会与硝酸铝反应,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然后铁与硝酸银反应,最后,铁与硝酸铜反应,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即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的金属,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都比氢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锌完全反应后,铁才能与盐溶液反应,因此,滤渣中可能含有铁或者锌和铁,故不符合题意;
B、因为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银小,所以,锌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溶液质量减小,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大,故锌与硝酸铜反应所得溶液质量增大,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银小,铁与它们反应得到的溶液质量减少,由此得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以大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也可以小于原溶液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当滤液为蓝色时,说明滤液中含有Cu(NO3)2,因为硝酸铜与锌粉和铁粉都反应,所以,锌粉和铁粉都反应完,由于硝酸银先与锌粉和铁粉反应置换出银,因此,滤渣中一定含银,一定不含锌和铁,故符合题意;
D、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锌粉与铁粉,如果混合液中硝酸银太多,硝酸银与锌粉和铁粉反应完,还有剩余,此时,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银,假如,混合液中的硝酸银被锌粉和铁粉完全反应,此时,滤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银,故不符合题意,故填写: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 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2Na2O2+2H2O=4NaOH+O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①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若观察到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②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的组成分析,小华认为猜想1和猜想2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____。 | _____。 | 猜想3是正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