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一些常见物质之间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金属和CO2。请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化学式为 ;
(2)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黑色固体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O2(1分)
(2)Fe + CuSO4 = FeSO4+ Cu(1分)
(3)4CO+ Fe3O43Fe +4CO2(1分)
【解析】根据通电的反应条件,可知无色液体为水,根据B、E及B、F间反应的条件为点燃,可知B为氧气,则A为氢气,根据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和氢气,可知E为铁,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所以气体X为一氧化碳,黑色固体甲为四氧化三铁,Y为二氧化碳,黑色固体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所以乙为氧化铜,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F为铜。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化学家用与
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得了纳米级别的金刚石,同时得到一种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是什么呢?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下面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碳酸钠、氧化钠均为白色固体。
氧化钠与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
③溶液呈中性,
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提出猜想】甲同学:白色固体是氧化钠;乙同学:白色固体是碳酸钠;丙同学:白色固体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实验与结论】
(1)甲同学为验证猜想,取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红,于是得出自己的猜想正确,但遭到其他同学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乙、丙两位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将其溶解,并加入过量的______ | 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 白色固体中有碳酸钠 |
②往实验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____ | _______ | 白色固体中没有氧化钠 |
通过上述实验可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写出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
【拓展延伸】蜡烛火焰中也含有金刚石,碳转化为金刚石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
【题目】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组别 物质质量 | A | B | C | D | E |
NaCl晶体质量/g | 5 | 15 | 30 | 40 | |
所得溶液质量/g | 105 | 115 | X | 130 | 13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 。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 。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