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
(1)烧杯里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密封导管 ②冷却产生的气体 ③填充集气瓶中消耗氧气的体积 ④冷却集气瓶。
(2)放大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③ 将太阳光会聚于焦点(白磷)处,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误差小或无污染或减小污染
【解析】
(1)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瓶中的气压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压进集气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故烧杯里水的作用是:填充集气瓶中消耗氧气的体积。故填:③。
(2)放大镜对光有汇聚作用,所以可以将太阳光汇聚于焦点,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将太阳光会聚于焦点(白磷)处,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改进后实验不会由于没塞紧塞子,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逸散而产生误差;另外不用在集气瓶外点燃白磷,不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而污染空气。故填:误差小或无污染或减小污染。
【题目】“双吸剂”是常用的袋装食品的保鲜剂,可用来吸收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袋装食品中发现一包名为“504双吸剂”的保鲜剂,其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对这包久置的“504双吸剂”的固体样品很好奇,涉及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收集资料):
(1)、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生成氯化亚铁:Fe+2FeCl3═3FeCl2
(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粉末呈黑色、部分粉末呈白色、另有少数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CaCO3。
(实验探究):如表是甲组同学涉及并记录的实验报告,请你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一、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 固体部分溶解,并放出大量热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
二、过滤,取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色 | 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
三、取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得到浅绿色溶液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Fe2O3 |
四、将操作三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
(实验质疑):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有Fe2O3”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你认为甲组同学哪一步操作得出的结论也不合理_____,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继续探究):为验证固体中是否含有Fe2O3,乙组同学用磁铁先分离出铁粉,向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_____,若溶液呈棕黄色,证明固体中含有Fe2O3.写出溶液呈棕黄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题目】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CO和Fe2O3在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模拟炼铁过程,一段时间后收集到如下数据:
物质 | CO | Fe2O3 | Fe | M | CO2 |
反应前质量(g) | 2.8 | 16 | 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0 | a | b |
(1)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b的值为____________;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题目】化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组实验。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都呈中性。
(1)第I组实验: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振荡后,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测得溶液的pH<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2)第Ⅱ组实验:为了探究一瓶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猜想1;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是________;
猜想3:溶质是碳酸钠。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___ | 猜想3成立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交流讨论)
老师问:“若向少量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猜想3一定成立吗?”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一定成立,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两组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进行集中处理。若使废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氯化钠(酚酞除外)则需向废液中加入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