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在符号、Mg、中即有微观意义又有宏观意义的符号有()
A.1个B.2个C.3个D.0个
【答案】B
【解析】
物质的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分子或原子的个数;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元素的1个原子,有时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该物质的1个分子,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只能够表示5个三氧化硫分子,即只能够表示微观意义;
Mg可以表示镁元素,1个镁原子,镁这种物质,即Mg即有微观意义又有宏观意义;
可以表示水这种物质,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即即有微观意义又有宏观意义;
在符号、Mg、中即有微观意义又有宏观意义的符号有2个;
故选:B。
【题目】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看到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瓶标签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提出对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的杂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2NaOH + H2↑ + 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氢氧化钠固体。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固体中主要杂质为Na2CO3和NaCl。
小组同学猜想含有NaCl的理由是:原料中的氯化钠没有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钠;含有Na2CO3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 | 固体溶解,溶液温度明显上升 | 猜想正确 |
步骤②:待步骤①中溶液冷却后,向溶液中滴加过量_______。 | 开始无明显变化,后产生气泡 | |
步骤③:向步骤②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______。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加热氯酸钾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已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4.24 | 4.16 | 4.08 | 4.08 |
(1)写出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2)试计算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_______ g。(不写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