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联合国宣布将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图为元素周期表年,下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画出氖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X2+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是__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5)乙、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数
【答案】O 30.97 得到 Mg2+ 电子层
【解析】
(1)甲元素为氧元素,元素符号为O;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2)F的最外层电子是7,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3)氖原子质子数为10,核外电子数为10,有两个电子层,从内到外分别为2、8,结构示意图为:
(4)X2+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说明X2+核外电子数是10,则X元素核内质子数是12,是镁元素,镁元素的元素符号是Mg,离子符号为Mg2+。
(4)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某实验小组对“过氧化钠(Na2O2)是呼吸面具中的供养剂”这一信息感到非常好奇,设计了相关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Na2O2)为什么能做呼吸面具中的供养剂?它与人体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氮气反应生成氧气。
猜想二: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
猜想三:过氧化钠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查阅资料)①CO2+2NaOH═Na2CO3+H2O。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O2、CO2等气体的干燥剂。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图1、图2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验证)
步骤 | 实验操作 | 主要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分析 |
(1) | 如图1所示,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氮气,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不成立。 |
(2) | 如图2所示,缓缓通入气体X(X为_____),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猜想二成立。 装置乙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__。 |
(3) | 如图2所示,换通入气体X(X为二氧化碳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猜想三成立。 装置乙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分别反应生成氧气。
(分析与交流)同学们将装置甲中残留的固体取出放在试管里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残留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请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题目】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1) |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 酒精燃烧,蒸馏水不燃烧。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比硬纸片的低。 |
(3) | 在下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填“先于”“后于”)b熄灭。 | 现象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 |
(4)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 ①蜡烛不完全燃烧;②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面粉加工厂车间要张贴标有_____等字样或图标的宣传标语。